晚上八点,点开抖音同城直播间,来自王益区安村的郭鹏博和妻子姜芳正守着手机屏幕,介绍面前成堆的花椒,“这都是我们村上自己种植的花椒,绝对够香、够麻……”这些来自安村的花椒一经上线,就被拍下2000多单,点开夫妻俩账号的评论区“去年买的,今年还没有吃完,真是太实在了,确实比干货店卖的香得多”之类的好评,“挤”满了屏幕。
早晨十点,大学生毕业生刘一苗的手机弹出一条面试通知,月初回到王益区的她,在社区网格员的建议下到人社部门进行实名登记,并表达了就业和培训意向,在相关部门的推荐下,这已经是她收到的第三封面试通知。
这个秋天是郭鹏博夫妻俩回乡创业的第三年,也是刘一苗回到王益区工作的第一年,能吸引游子返乡创业,靠的是近年来,王益区培厚人才发展土壤、呵护人才发展,让人才的“种子”在王益区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王益区朝着“鸾翔凤集”的方向不断努力。
健全因“才”制宜的制度保障,厚培引进人才的“千里沃壤”。王益区结合铜川市“吾铜引凤”专项行动,不断加强人才留用专项资金、资源的补充,让人才能够在有保障的情况下,积极发展事业,提高自身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今年以来,印发制定了《王益区2023年人才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王益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指南》《王益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为人才在政策、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和保障,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明确人才服务事项的办理方法及流程,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建成配套设施齐全的人才公寓72套,让人才既能聚集王益、又无后顾之忧留在王益。
打造“才”至如归的环境基础,厚植多柔性引才方针。在王益区军台岭村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王益工作站,智慧资本、科技成果、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优势正在为王益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王益区不断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深化校地合作,成立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工作站,建成2个省级农业专家服务站,推动“人才+项目、人才+基地”等模式落地生根,并持续实施“王益英才”工程,出台《“王益英才”评选管理办法》,让真正有能力、有贡献、有作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面对引进人才王益区既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也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胸怀,在良好的制度保障、优渥的环境基础上,必将形成“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