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全国科普日期间,本报组织开展的“科学种子”科普课堂系列活动,邀请科普中国专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西安理工大学孙强老师走进西安市碑林区实验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人工智能科普讲座。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孙强老师生动幽默的讲解赢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孙强老师从人工智能发展史的四大阶段,讲到人工智能的“三起两落”,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讲到2018年获得图灵奖的三位国际顶尖科学家,从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与深度融合,讲到人脸识别和自然语言人机交互等典型应用案例。
讲座现场生动有趣的互动,强烈吸引着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孙强老师通过短视频和在线互动平台向学生们展示了ChatGPT的使用方法与魅力,并邀请现场多位学生与ChatGPT做互动问答,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同时,以短视频形式展示了波士顿动力机器人40年的进化迭代情况,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最后,孙老师勉励现场学生们珍惜美好时代,发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未来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西安市碑林区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武文婷在课后说,“搭乘全国科普日的快车,我们参与的本次活动收效良好,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也引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为学生培养科学兴趣拓展空间。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科技知识、感受科技魅力、崇尚科学精神的兴趣和热情。”
“科学种子”科普课堂是本报每年固定组织开展的科普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会邀请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将科技科普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家精神送进校园,把科学种子播撒到每个孩子心中。报社后续将持续开展该项系列活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