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成功召开
9月23日,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暨第一届陕西省环境科学国际学术交流会在西安成功召开,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部长朱炜、陕西省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李敬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怡等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本届年会以“科技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设置了特邀主旨报告及五个专题分会场,共计29个学术报告,同期举办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展,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环保企业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
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张振文主持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黄浩勇等4位专家学者在会上作特邀主旨报告。
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张振文主持开幕式
张振文指出,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科技年会是陕西省环境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学术盛会,学术交流是促进学术发展与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手段,是学会凝聚科技工作者的基础。他希望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革故鼎新、勇立潮头、奋楫笃行,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向大会发来贺信,希望学会继续发挥科技社团资源平台优势,为陕西省和西北地区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提供优质科技公共服务,凝聚共识,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部长 朱炜讲话
朱炜讲到,本次年会是第二届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的一项重要特色活动。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作为省科协所属的重要科技团体,近年来团结带领我省广大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希望学会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机遇,不断深化学会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改革创新。
陕西省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李敬喜致辞
李敬喜提出,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在推进科技创新、传播科学文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促进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认为,本届年会提出打造国际性学术论坛的目标体现出学会主动服务国家外交和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 王怡致辞
王怡表示,本届年会以“科技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正是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响应和深入贯彻。会议的召开将有力促进我省环境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质增效,加快推动省内各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有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贡献陕西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祖信作特邀主旨报告
徐祖信院士围绕“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作特邀主旨报告,她从国家、省份及城市三个层面系统评估了污水治理效益与问题,深刻剖析了河道治理的技术方法和管理体系,提出了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黄浩勇作特邀主旨报告
黄浩勇院士围绕“水回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特邀主旨报告。他提出再生水循环利用和海水淡化是应对全球水资源短缺难题的两大策略,强调膜污染控制将是水回用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膜技术在水资源回收中的应用以及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许领作特邀主旨报告
许领教授作了题为“水致黄土灾变与滑坡机理研究”的主旨报告。他从黄土高原成因与研究框架入手,围绕黄土滑坡灾变机理开展系统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解决水致滑坡“孕滑、起滑,再平衡”系列关键性难题,为黄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依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院长卢金锁作特邀主旨报告
卢金锁教授作了题为“城镇排水管网运行风险控制及低碳运维技术开发与应用”的主旨报告。他系统分析了城镇排水管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污水管道和雨水管网有害气体控制系列技术及开发应用成果,为污水系统减碳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会场一报告人
分会场一以“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为主题,潘宝副教授探讨了碳中和背景下的环境光催化;葛林科教授阐明了地表水中抗生素类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光化学转化;窦妍副教授以灞河流域为例,提出了北方地区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及思考;李成涛副教授详述了陕北典型有机污染场地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程大伟副教授分享了循环井技术修复低渗透性透镜体污染的演化特征及评估方法。
分会场二报告人
分会场二以“新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的风险防控”为主题,Daisuke Sano教授在线介绍了污水回用过程中病毒监测技术及应用;韩杰教授揭示了口罩佩戴者吸入面部化妆品中新污染物成分的风险;严兴荣副教授论述了微塑料对雌性小鼠卵泡发育的影响;吴晨晨副教授探讨了细菌内毒素对肠道黏膜黏蛋白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吉铮讲师交流了EGCG和高级氧化技术对福氏志贺菌及其生物膜的灭活研究。
分会场三报告人
分会场三以“生态环境监测及风险预警”为主题,宋国君教授提出了基于PM2.5的城市空气质量日管理政策设计,杨震站长针对碳监测评估试点开展了深入探索研究,李剑超教授共享了AI思想和方法推动下的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周国庆高工介绍了基于TOF-SIMS的微纳塑料分析技术,他维媛高工阐述了秦岭区域尾矿库环境污染精准筛查及协同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分会场四报告人及现场
分会场四以“人居环境污染控制与废物处置”为主题,李璟婷硕士分享了粉煤灰湿法脱硫浆液耦合充填膏体可行性及其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王一帆博士分析了高级氧化技术缓解超滤膜污染效果对比,Solomon Inalegwu Okopi博士研究了厨余垃圾的厌氧消化/热解协同处理工艺,牛雨薇博士论述了有机固废的干式厌氧消化,王真博士开展了污水病源微生物富集理论与技术研究。
分会场五报告人及现场
分会场五以“城市雨洪管理与水环境保护”为主题,柴国栋博士探讨了酸性矿山废水受纳流域风险评估及其生物修复系统的微生物响应机制研究,王怡睿博士研究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刘小邦博士剖析了铁基复配材料协同去除深层地下水 Cr (VI)污染效果与机理研究,刘婷婷博士探明了高稳定性抗污染表面复合光催化膜制备及性能研究,胡世义博士解析了臭氧氧化作用对有机物质子化基团及络合特性的影响。
本届年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指导,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承办,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才俊齐聚一堂,交流学术进展、共商科技创新,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学科发展、青年人才培育、产学研协同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
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2023年科学技术年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