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记者从延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延安市“全面深化‘三个年’活动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洛川县专场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洛川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转型、苹果引领、县城南扩、乡村振兴、教育奠基”战略,洛川县经济呈现出承压前行、温和复苏、总体向好的态势。
洛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永鹏介绍,上半年,洛川县实现生产总值102.27亿元,总量居延安市第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371元、6230元,增长4.9%、7.6%。1-7月,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62万元,增长27.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5亿元,全市第3,增长10.1%,全市第3;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完成3.5亿元,全市第3,增长1.3%,全市第5。
洛川县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研究制定《进一步提振信心恢复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50条措施》,坚持一周一分析,一月一调度,力促经济社会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牢固树立与延炼命运共同体理念,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督促延炼安全及时完成检修,协调榆炼代加工原油13万吨,努力降低延炼检修影响。扎实开展促消费稳增长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开发文化北巷美食一条街,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制度,如期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定期走访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截止8月底,全县净增“五上”企业7户,全市排名靠前。
王永鹏介绍,洛川县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一体推进苹果品种培育、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努力建设全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矮化密植链,推动生产加快转型。按照“宜乔则乔,宜矮则矮,乔矮相宜”思路,大力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模式,累计建成矮化密植园14.6万亩,有力助推苹果生产由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操作型转变。做强科技研发链,汇聚产业发展动能。组建了洛川苹果科技研发专家团,建成了国家级苹果科技创新中心、保存4000余份种质资源的国家级苹果基因库,以及拥有700多个品种的国家级苹果新品种选育场,成功选育出“秦蜜”“秦脆”等本土新优品种,正在培育的“洛川1号”“洛川2号”已进入大田观测试验阶段。配齐冷藏分选链,确保苹果保质优价。延伸加工制造链,助推产业降本增效。强化物流营销链,畅通线上线下循环。在全国建成洛川苹果专卖店143个、批发门店42家,培育电(微)商企业8000余家,2022年电商销售额突破15亿元。建成延安洛川苹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智慧分选中心,苹果日外运能力达3500吨。
据了解,洛川县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发展”理念,严格落实重点项目“五个一”“四张清单”“周解扣”等工作机制,项目建设成效逐步显现。上半年,全县104个重点项目开复工84个,完成投资45.4亿元,占当年计划的56.6%;28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27个,完成投资35.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5.4%。高标准承办了全省二季度、全市一季度重点项目观摩活动。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小分队外出招商活动8场次,签订项目协议8个,上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5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57.88%。
王永鹏表示,洛川县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显著增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洛川发展更有“温度”、民生幸福更有“质感”。高铁片区合作开发框架协议正式签订,5个老旧小区改造进展顺利,建成便民停车场11处,新增车位2100余个。洛川县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新建卫生厕所611座,硬化巷道45公里,建成涝池21座,深入开展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截止8月底,县内枣园断面水质平均达到Ⅲ类,城区优良天数194天;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县职中被确定为省级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旧县镇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评估验收,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较去年增加了45人。持续提升医疗水平,在全市率先推行医共体“八统一”管理机制,县医院与清华大学长庚医院建立业务帮扶协作机制。持续深化平安洛川建设,深入开展重大隐患专项整治2023年行动,全县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下一步,洛川县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持续改进提升干部作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使命感和求真务实的责任感,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洛川贡献!